脱贫攻坚战以来,陕西坚持把贫困村提升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以打通贫困村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重点,推动贫困村各项建设全面提升,不断补齐贫困村发展短板,全省645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如期脱贫退出。 一是贫困村基础公共服务条件显著改善。2018年底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2019年底实现具备条件建制村100%通客车。累计建成饮水安全工程2.06万处,所有贫困村农户饮水安全全部达标。新(改)建乡村卫生室4961个,所有贫困村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6.6万千米,新增动力容量242万千瓦,所有贫困村实现生活用电、动力电、通讯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改善7900多所(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以村为单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卫生厕所改造,贫困村达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加强扶贫资产运营管理和基础设施管护,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参与基础设施管理养护。贫困群众出行难、用电难、吃水难、通信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普遍解决。 二是贫困村产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制定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规划和56个贫困县优势特色产业菜单,“3+X”特色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大产业、大聚集”“小产业、广覆盖”的发展格局。持续加大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贫困地区创业创新日益活跃,脱贫攻坚战以来贫困县(区)新增龙头企业7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家、家庭农场3716家,累计带动贫困群众110万人次。完善产业带贫益贫长效机制,总结推广“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22种模式35个范例,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确保长期稳定受益,榆阳区赵家峁村、白水“果园托管”模式、宝鸡“嵌入式”产业扶贫模式、延安苹果带贫益贫范例等一批典型做法,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打造扶贫特色农产品品牌,全省规模以上农业品牌数量超过1840个。开展“三年百市”营销行动,全省累计上万家企业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参展超600场次,签约总金额超过1200亿元。
三是贫困村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出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16条措施,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注重从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村干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深入推进基层政权领域扫黑除恶、推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实施村委会主任培训工程等,持续加强村“两委”班子脱贫攻坚、致富带富能力建设。全省70%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移风易俗、防止因婚因丧致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对全省211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合理划分自治单元。累计选派驻村工作队15843支、驻村干部90126人,党建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脱贫攻坚战和防疫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四是贫困村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以11个深度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为重点,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3312个,482个深度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对7018个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实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充分发挥农村互助幸福院在农村养老中的基础平台作用,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餐饮、临休、娱乐等养老服务。强化扶志扶智,大力推广以党建引领、教育引导、村规民约、文明创建、公益救助、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扶志六法”和安康新民风建设、耀州区“八星励志”、旬阳“三新扶志”等模式和做法,完善生产奖补、以工代赈、劳务补贴等政策,加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建立“劳动挣积分、积分换商品”爱心超市1.03万余个,脱贫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来源:陕西脱贫攻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