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现在,村卫生室是很多农民看病的首选,或者是因为交通不方便,或者是因为经济比较差,很多农民都生病后都选择在村里就医。
这就给农村提供了很大的医疗市场,很多赤脚医生纷纷在农村开设卫生室。由于看病方便,价格便宜得到了多数农民的支持。以前农民生病多数都不舍得去大医院看病,只有病得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会到大医院。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农村医保的发展,农民到大医院看病有高达70%的报销比例,农民还选择在村卫生室看病的是越来越少了,这样村卫生室也就显得可有可无不那么重要了。
而且由于现在疾病越来越复杂,村卫生室又缺乏强硬的硬件设施作为支持,近几年,在村卫生室发生的医疗事故就越来越多。
这不今年4月就有一位16岁的少年在村卫生室输液时不幸去世。为了减少这类悲剧的发生,同时也让农民看病更有保障,当下农村各地的村卫生室都在进行改革,而改革主要围绕两点。
虽然村卫生室在农村存在了很多年的时间,也给农民看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得不承认村卫生室的一系列不足。比如村卫生室的条件太差,多数农村的村卫生室就两间屋子,一间是给赤脚医生用来坐诊的,另一间则是给病人打吊针做检查的。由于空间不足很多时候病人都要挤在一起,如果是普通的个人疾病倒还好,如果是流感、红眼病等具有传染性的病人聚集在一起,很有可能加快疾病的传播。再就是村卫生院的医疗设施比较简陋,一个村一个卫生院就注定无法添置一些专业的诊疗设备,最多也就是测测血压,量量血糖,连普通的血常规、尿常规这些检测都做不了,更别说CT、心电图等了。而且村卫生院的赤脚医生多是一些老医生,老医生的经验固然比较丰富,但是各种疾病的诊疗都是在高速发展的,几年不学习就落后了,村卫生院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输入自然是越来越落伍,很多疾病采用新的方法可能很快就治好了,而老医生却只会用老方法、老药物,搞不好还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而如果以镇为单位建设乡镇卫生院不论是从医生资源还是资金实力方面,镇为单位都是要强于村的,集整个镇上的经费来建设乡镇卫生院自然能建的更好。不过有农民会说,以前我看病走几步就到了卫生室,现在离得远了看病不方便了。其实现在的交通已经很方便了,先不说很多农民都买了小汽车,但是公共交通也比以前多了很多,绝大数村里都已经通上了不止一班公交车,所以交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卫生室也好,卫生院也好,目的都是给农民看病提供方便的,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如果一个村里出现了两家卫生室,那势必会迎来竞争,走着走着可能就会出现不正当竞争,这对农民来说并不是好事。另外,由于村卫生室的条件比较差,很少有年轻的医生愿意到农村就职,如果卫生室的数量多了那就有可能出现医生短缺的情况,就会有一些医术不高明或者没有行医资格的人滥竽充数。这一次村卫生室改革就会将一些行医资格不达标的卫生室进行关停处理,以提高整个村卫生室的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农民的安全。从上面的改革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并不是说要“一刀切”得取消所有的农村卫生室,而是一些不合格不合规的医生开的卫生室会被取消,这样是为了农民的安全考虑。一些得到农民认可的,医术高明的老医生还是可以继续在村里行医,为农民提供方便。毕竟行医多年,可以算是全科医生了,中医、西医都不在话下,还有些老医生甚至会给动物看病,如果一刀切取消就太可惜了。相信,经过改革后村卫生室的质量会得到大幅提升,以后农民小病可以在村卫生室看,大一点的病可以去乡镇卫生院,再大的就可以到城里的大医院。这样一层一层,农民看病更方便,也能更充分得利用各级资源,将整个社会医疗资源最大化,不至于一有病只能去大医院,导致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出现有病看不上的问题。来源:平利故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