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绿水青山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一栋栋安置楼房整齐排列,一家家新社区工厂满负荷运转,到处是一派安居乐业的好景象。
康士利毛绒玩具工厂,张运弟正在前排缝纫机上熟练缝制着毛绒玩具小鹿。她笑着说:“以前家住万福山村,山上房子阴冷潮湿,大女儿刚满月就患上感冒,当时连10块钱都拿不出。现在搬到锦屏社区,孩子上学方便,医院也近,楼上居住,楼下上班,一月能挣2000多块。丈夫在本镇涂料厂上班,一月3000多元收入。”这个曾经为生计发愁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如今在安置小区因为有了社区工厂,成了“双职工”家庭,月收入近6000元。 老县镇党委书记杨居侨介绍:老县镇社区工厂提供几百个就业岗位,让安置小区一大批居民像张运弟一样,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一人进厂,全家脱贫”目标。 “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平利县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搬迁社区,创办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业态的“社区工厂”,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成功探索出一条“就业式精准扶贫”新路径。 香港嘉鸿集团2016年决定把平利县建成西部最大手套出口基地。现在,平利嘉鸿手套社区加工厂先后建分厂17家,还把各类运动手套和机械手套卖到欧美市场。这样的社区工厂,在平利随处可见,分布在搬迁扶贫的各安置社区里。 平利在全县11个镇发展83家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这种社区工厂就业门槛不高、工资相对稳定,妇女和稍有劳动力的中老年人都能参与,群众每月在家门口上班有稳定收入。
如今,社区工厂已走出平利,在西北地区蓬勃发展,成为秦巴山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模式。这一模式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搬迁后续脱贫典型案例,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典型扶贫案例,入选人社部典型扶贫事例。 为真正让搬迁群众把家安在社区、把心留在社区、把日子融在社区,今年平利县又创新探索在安置社区以“十小惠民工程”为切入点,强化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以宜居、宜业、宜养的环境和惠民、利民、便民的服务措施促进群众安居。 锦屏社区定期开设的“小课堂”培训就业技能,配套“小库房”存放生产工具,流转70亩土地建起“小菜园”,让搬迁户分得菜地。同时利用“小管家”解决搬迁群众管理服务问题,“小配套”解决安置社区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小平台”解决搬迁群众居住质量问题,“小餐厅”解决搬迁特殊群体吃饭问题,“小厅堂”解决搬迁群众婚庆嫁娶场所问题,“小市场”解决搬迁群众融入问题,“小公墓”解决农村文明殡葬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像张运弟这样的搬迁群众,在点滴变化中收获满满幸福,在同步小康中共享美好生活。‘十小惠民工程’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成效有目共睹,不仅让群众吃住得安心,还让他们生活得更舒心,真正让搬迁群众把家安在社区、把心留在社区、把日子融在了社区。”老县镇锦屏社区书记江慧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