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走了,留下4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刚满一岁的女儿在怀里嗷嗷大哭,家里还有70多岁的多病老人……看着眼前的一切,张冬明大脑一片空白。“那时候真是崩溃到连死的心都有了。但是一想起我丈夫生前许下的‘做人要有信誉’的诺言,我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他的账,我来还。” 7月14日,记者见到张冬明时,她正在平利县普济寺村的产业园里为核桃树驱虫。见有人来访,她赶忙放下手中的工具,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她消瘦的脸上有一双温柔的眼睛,坚毅且沉稳。当天,她满脸笑容地招呼记者到旁边的厂房里坐。 厂房休息室一角的书架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摆满了各类有关种植、养殖和园区管理的图书。 张冬明说,这些都是她每天必读的书。很难想象,这个背负400多万元债务、只有小学文化的单亲母亲是如何熬过来的。 2017年以前,这是一个殷实的四口之家。张冬明的丈夫在平利县城关镇附近的山上建成了1200多亩的市级产业园,并将产业园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张冬明只需要照顾好刚出生的小女儿和在西安上大学的儿子。平时在家,她被丈夫捧在手心,人人都羡慕她嫁得好。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5月,张冬明的丈夫被诊断为肝癌晚期,高额的治疗费一下子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相伴而来的则是产业园的经营陷入危机。 为了治疗丈夫的疾病,张冬明带着丈夫跑了数十家医院,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许多债务,但病魔没有因张冬明的坚持不懈而放过她丈夫。 2018年初,她丈夫医治无效去世。产业园管理、抚养子女、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及偿还丈夫生前投资产业园所欠下的400多万元债务,生活重担顷刻间全部压在了42岁的张冬明身上。 “一下子有20多个债主催债,最严重的时候,电话都被打爆了,那段时间听到电话铃声她就紧张。债主担心,人死账烂;产业园工人怕她付不起工资,陆续辞职。几个月的时间,她愁得大把大把脱发,人也瘦了不少。那时我们提心吊胆,真怕她会垮掉。”张冬明的姐姐告诉记者,大家劝她把产业园卖掉,一来可以还清债务,二来还能维持正常生活,可她就是拗,坚持要继续经营。 “我在丈夫病床前许下了两个承诺,一是我要替他还清所有债务,二是把产业园管理经营好,那是他10多年的心血,也是我的精神寄托!”张冬明坚定地说。 为了能将产业园经营下去,张冬明先把产业园里可以出栏的猪牛卖掉,保证工人工资。对于债主,张冬明则一家家上门说明情况,并用自己的名字重新写下借条,请求债主先宽限一段时日,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将钱还上。将债主稳定后,张冬明便带着刚满一岁的孩子住进了山上的产业园,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学习园区管理经营技巧。 2018年,张冬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产业园管理上,产业园的1000亩核桃经过前几年的培育开始挂果,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给张冬明泼了一盆冷水。 “核桃树只长个儿,结的果子却很小,而且大部分果子没到收获季便掉了。”张冬明看着这些劣果直犯愁。为了解决种植上遇到的难题,张冬明想了很多方法,但收效甚微。县农业农村局知道情况后,便派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到产业园给她做技术指导,她这才意识到,果树种植除了基本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外,还需要做好果树的修剪整形和肥料配比等。 为缓解张冬明的经济压力,县农业农村局根据鼓励支持市级园区建设政策,帮她将银行的207万元贷款转为政府贴息贷款。有了政府的帮助,张冬明对产业园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在农业技术人员的长期指导和她自己通过看书、上网、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下,经过一年时间,她基本可以将产业园各项事宜处理得妥妥当当。 “我真没想到,一年时间,她就将欠我的30万元全部还清,说实话,当初还真担心她一时半会儿还不了。”当初借钱给张冬明丈夫的余光荣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2018年底,产业园的千亩核桃获得丰收,生态猪养殖也进展得很顺利,盈利了50多万元,她没有给自己留一分钱,全部用来还债。 3年来,张冬明除了为女儿、儿子买过几身衣服外,没为自己添过一件衣裳。“别人信任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这是张冬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张冬明省吃俭用,将全部精力投入产业园建设中,目前整个产业园已发展核桃1200亩、魔芋500亩,年出栏生态猪300头、肉牛100头、山羊200只,每年还带动60户群众增收,发放务工工资30余万元。 目前,她已还债107万元。每逢丈夫忌日,张冬明总会拿着还债收回的欠条到丈夫坟前烧掉,让长眠地下的丈夫安心。 来源:安康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