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成为平利当地百姓的长效产业。本报记者 张权伟摄 “安全饮水销号,信息数据清零,问题整改到位,长效机制建立……”7月30日,平利县长安镇金沙河村第一书记王青山与队友们围绕“十大决胜行动”,再次过筛子逐项清点。 连日来,平利县在全面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的基础上,围绕重点人群、“两不愁三保障”、长效机制等开展“十大决胜行动”,掀起脱贫攻坚收官总攻热潮。 凝心聚力尽锐出战 摘帽之后,脱贫攻坚怎么抓?受疫情影响,能不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记者在地处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的平利县,找到了答案。 “虽然已经摘帽,但离全面胜利还有距离,决不能有丝毫松劲懈怠。”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对此有着清醒认识。为此,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赶赴村组,入农户、看收入、聊打算、找问题、解难题。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有的贫困群众反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到位,有的五保户卫生环境较差,还有个别无劳动力户存在返贫风险……如果不想办法解决,就会影响到整个脱贫的质量和成色。 为了精准掌握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郑小东一边走村入户暗访督导,一边选取深度贫困村、贫困村、非贫困村3个样板村,明确县级领导带队开展整村普查,深入解剖麻雀,全面查找问题,同时整合县委办、政府办、脱贫办干部力量,成立6个督查组,分片进村入户开展常态化暗访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平利县提出了重点人群、“两不愁三保障”、长效机制、信息数据、问题整改、驻村帮扶、“一感一度”、风险防范、人居环境、档案规范“十大决胜行动”。 领导冲在前,发起大总攻。一时间,一场“十大决胜行动”在平利137个村轰轰烈烈地打响。平利全县32名县级领导,137名脱贫攻坚总队长,尽锐出战,白天督导检查,夜里会商研判,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单元,针对问题,靶向发力。 进村入户排查补短板 “多亏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让我们第一时间发现张发余可能返贫。为此,我们对他的产业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并实施‘红黄绿’管理,加上政策性保障,稳定脱贫不成问题。”平利县广佛镇党委副书记田警歆说。 张发余家住广佛镇柳林子村,脱贫后,2019年他种植烤烟失败导致家庭收入下降,经村级研判被列为监测户重点管理。随后,帮扶干部入户扶持他继续发展烤烟,如今他家烤烟已达18亩。 “利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我们未雨绸缪发现问题,针对一些普遍性、全局性、深层次问题,深入追根溯源,再结合县情实际,举一反三建立务实管用、着眼长远的有效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既治标又治本,从而巩固了清零成果,防止了问题反弹。”平利县脱贫办主任罗显平说。 受疫情影响收入可能减少,咋办?长安镇双杨村排查清零会上,驻村队员龙俊文抛出了这一问题。村脱贫攻坚总队长李仕阳思考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组织低收入贫困群众创建“云端农场”,“云上”点单,线下收菜。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同,随后李仕阳和帮扶干部一起,整合附近贫困户20亩撂荒梯田,引导贫困户种植纯天然时令蔬菜,并在县城开办实体店,网友可在网上下单购买,也可到体验店直接采购。目前,通过消费扶贫,双杨村已带动20余户群众增收。 双杨村的清零行动,只是平利县脱贫攻坚“十大决胜行动”的一个缩影。目前,平利县3834名党员干部全员集结,进村入户排查清零补短板,户户对账销号攻坚拔寨。 苦干实干脱贫奔小康 一边要巩固20466户58391人的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一边要对脱贫难度大、返贫致贫风险高的人群,建立台账重点监测,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和帮扶措施,落实主体带动、公益岗位、兜底保障等叠加政策,平利县坚持“两步走,同推进”,实现返贫和致贫清零。 为健全完善落实好带动贫困户增收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牢牢捆绑在产业链上,平利县出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十条措施》《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贫十条措施》,扶持奖励茶叶、绞股蓝、生态猪、富硒粮油、蔬菜、中药材5大产业发展。 “在社区工厂务工,还能回家照顾孩子,每月挣2000余元,与以前比变化大着呢。”张运弟说。 从一名贫困群众到一名娴熟的产业工人,从“山尖尖”搬到“新家园”,张运弟的变化得益于社区工厂,更是“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扶贫模式在她身上的具体体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平利县数万群众在干部的带动下,战天斗地、苦干实干,用勤劳和汗水,让荒芜的山坡焕发新绿,让贫瘠的土壤结出果子,让贫穷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