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茶山景色(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新华社西安4月18日电(记者姚友明、邵瑞)在位于秦巴山深处的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一隅,平旷的土地被分割得错落有致,酷似一张国际象棋棋盘。 “这是社区分给在住居民的‘小菜园’。搬迁群众过去有房前屋后种菜的习惯,‘小菜园’可以让他们搬进社区后也能有土地种菜,吃菜不花钱、买菜不上街。”指着不同条块上种植的不同种类蔬菜,锦屏社区负责人江慧丽说。 锦屏社区是移民搬迁后形成的新型农村社区,累计搬迁全镇11个村的高山危住户、地灾户1346户4173人,其中贫困户578户1776人。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逐步能致富”,社区不断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平利县三秦电子有限公司就建在社区住宅楼的一层,公司员工下楼将自己的孩子放在公司旁的社区儿童空间后,就能进入厂房开始工作。“我们公司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今年订单数增长很快,已经排到了5月底,工人们的月收入也比一年前增长了500元。”三秦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孙自立说。
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小菜园”(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在孙自立的公司隔壁,是平利县康士利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工人们熟练地在缝纫机上制作毛绒玩具,不远处的平利县土特产品展销厅内,由这家社区工厂生产的羊驼、兔子、大熊猫、狮子等多种动物形象的毛绒玩具整齐地摆放在展架上,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公司负责人洪玉桃说,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他坚定了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的决心,已经在老县镇另一个村的移民安置点开设了新的分厂。 2011年起平利县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先后建成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112个,目前已有6.29万人搬进了舒适的新居。 为了将返乡创业与解决移民就业结合,平利县把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的门面房利用起来,配套建设社区工厂,为搬迁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创造条件。仅锦屏社区就建有4家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在考虑环境和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情况后,平利县政府对符合准入条件的社区工厂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 “全县为落户企业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人社、扶贫、招商、经贸、市监等部门组建社区工厂发展办公室,一对一为社区工厂发展提供便利。”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说,当地设立全民返乡创业基金100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05亿元,激励返乡创业者回乡办厂。
4月10日,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工厂工人在缝制毛绒玩具。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沿着锦屏社区“小菜园”旁的山路盘旋向上,车行约30分钟就来到了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凤凰茶业现代农业示范园。茶园内,茶农正在采摘茶叶,游客则竞相拍摄茶山春景。 近年来,蒋家坪村通过“中共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带动全村建设茶园2400亩,实现人均2亩茶的目标,并以劳务用工、产品回购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106户348人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搬迁后的群众都吃上了自来水,享受到了跟城里人一样的便利生活。”蒋家坪村的老支书罗显平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正当罗显平给游客们讲解当地种茶历史变迁的时候,一架无人机从茶园上空飞过。茶园对面的山上,“云约平利,畅游茶乡”八个大字映入人们眼帘。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