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大 发表于 2021-1-13 10:18:31

陕西:聚焦产业发展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质量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产业是基础,精准是核心,关键在带动,根本在机制”的总体思路,突出特色布产业、打造品牌促营销、狠抓主体强带动、推广模式建机制、深化改革激活力,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一、构建完善扶持体系。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成立产业脱贫办公室,联合14个省级部门、单位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多渠道资金投入、多层次参与帮扶和多层面风险防范的推动机制,连续4年把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开年第一事”,全面动员、系统部署。二、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3+X”两年攻坚行动《指导意见》,统领全省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对产业发展、主体带贫、农产品营销、合作社规范、集体经济壮大、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分类出台指导意见,以《产业扶贫工作要点》推进责任落实和产业提升,以《产业带贫益贫指导意见》推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加快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合作社带贫益贫,有力推进产业扶贫行稳致远。三、强化金融扶持。降低信贷门槛,创新信贷产品,2016年以来推出金融扶贫信贷产品上百种,把深度贫困地区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由10倍放大到最高15倍,2020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9369户15.6亿元。同时,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降费扩面增效,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投入,不断探索扩大茶叶、菌菇等特色农险品种,有效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四、打造特色扶贫产业。建成全省产业扶贫项目库,初步形成了“大产业、大聚集”“小产业、广覆盖”发展格局。以白水、千阳、淳化等贫困地区为核心的苹果产业集群有力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跨越发展,全省奶山羊存栏达到280万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奶山羊群体,羊乳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5%,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推进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板块,实施千亿级设施蔬菜工程,初步形成沿黄公路南端百万亩连片、富阎一体化高效设施、榆林百万亩大漠设施、延安山地设施瓜果、秦巴山区食用菌等区域板块,规模居全国第六、西北首位,综合产值近千亿元;立足资源禀赋,做精做强茶叶、中药材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87.9万亩,中药材达到330万亩,魔芋90万亩,核桃、板栗等林特产业快速发展,柞水木耳、平利茶叶等优质农产品产销两旺。五、突出市场主体带动。坚持把培育主体、精准带贫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举措,推动贫困群众精准嵌入产业链。贫困地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从2017年底的11个增加到目前的17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从2017年底的279个增加到目前的322个,均超过总数的60%;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总额达6.62亿元;成功创建苹果、奶山羊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4个国家级产业强镇,认定4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5%,果蔬库存增加72万吨,贫困地区产业化水平有力提升,贫困群众增收路径有效拓宽。目前,“3+X”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一批批区域特色产业快速壮大,贫困地区产业项目实现全覆盖,126.5万户408.2万贫困人口享受到产业帮扶措施,占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87%以上。带贫主体稳步壮大。56个贫困县新增龙头企业7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家、家庭农场3716家,从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主体比重达60%以上,累计带动贫困群众110万人次。全省7637家主体带动了46.5万户贫困群众,其中龙头企业2058家,带动2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586家,带动20.6万户;家庭农场368家,带动0.7万户;种养殖大户322家,带动1.2万户。1.45万个村集体经济有了发展,1.09万个村集体有了经营收益,5336个村集体组织实现分红,分红总额达21.9亿元。利益联结不断紧密。“先借后还”“托管经营”“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机制广泛推广,各类带贫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建立。2020年各类主体通过入股分红带贫30.2万户、劳动务工带贫7.3万户、土地流转带贫3.9万户、订单销售带贫5.5万户、技术帮扶带贫8.6万户、托养代管带贫3.2万户、其他方式带贫3.1万户,让贫困户稳定分享产业链和价值链收益。增收渠道有力拓宽。56个贫困县共建成标准化种植业扶贫基地7677个、养殖业扶贫基地3259个、林草业扶贫基地939个、农产品加工业扶贫基地1294个、特色手工业扶贫基地17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基地1065个、其他扶贫基地数量1851个。来源:省扶贫办监制:马亮   审核:万嘉媛   编辑:王瑞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聚焦产业发展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质量